城鄉統籌發展網1月16日訊(記者 李文萍) “重慶大山大水大城,文化獨具一格,孕育了特色鮮明的重慶人文精神,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一步推動重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意義重大?!笔姓f常委,重慶出版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編輯陳興蕪在接受本網采訪時的一席話,讓記者產生了強烈的認同感。
作為出版人,陳興蕪委員銳意進取、創新實干,帶領重慶出版集團做大做強主題出版、大眾出版、融合出版,長期致力于深度挖掘重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極踐行出版“走出去”戰略,講好重慶故事、傳播中國聲音,展示全面、真實、立體的中國。為此,在2023年重慶“兩會”期間,陳興蕪委員建議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進一步推動重慶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陳興蕪委員積極踐行出版“走出去”戰略,致力于講好重慶故事、傳播中國聲音
深厚底蘊凝聚城市文化吸引力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慶城?!痹陉惻d蕪委員看來,重慶人文薈萃、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擁有巴渝文化、紅巖文化、抗戰文化、移民文化等寶貴的文化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重慶深入開展對外文化交流,不斷加強和改進國際傳播工作,成效顯著。
根據11月26日浙江大學發布的《2022中國城市國際傳播影響力指數報告》顯示,在包括港澳臺地區的中國城市中,重慶位列第六,在內地城市中緊隨北京、上海之后排第三;其中網絡傳播影響力排第二,社交傳播影響力排第三。
“這些都表明重慶城市文化的吸引力傳播力有了極大提升?!标惻d蕪委員表示。但與此同時,陳興蕪委員也發現重慶文化在國際傳播中還存在一些“短板”,比如內容質量還須進一步提高、敘事話語不夠豐富、全媒體發展不夠平衡、研究和實操人才隊伍還須壯大等。
針對這些“短板”,陳興蕪委員提出五個“加強”建議——加強政策引導與資金支持,加強文化精品創作和品牌打造,加強智力支撐建設,加強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加強區域協同發力,希望重慶從高度、廣度、深度全方位、立體化加強文化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對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做出重慶貢獻。
“新時代重慶文化進一步‘走出去’將大有可為?!标惻d蕪委員對重慶文化“揚帆出?!毙判臐M滿。
高位謀劃引導:強化引領扶持,跨地域合作“組船出?!?/strong>
在陳興蕪委員看來,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政府應從全局上、整體上高位謀劃、高位引導,創造文化事業產業“走出去”的濃厚氛圍。
她建議有關部門設立重慶對外文化傳播的專項基金,用于扶持圖書、影視、藝術品等外宣文化產品等創作生產,媒體品牌建設,國際性的展會、賽事、藝術節、圖書節等的引進或舉辦,以及設立對外輸出優秀文化產品獎項等,可組織實施“巴渝文化走出去精品工程”,打造一批文化藝術、新聞媒體、旅游文博、節會展賽等方面彰顯重慶文化內涵價值、具有國際水平和影響力的重點項目和品牌。
當前,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可與四川方面共同組織川渝國際傳播工作聯席會議,整合平臺口岸、貿易基地、人才智庫等資源,形成多方協同聯動的外宣合力,集中力量辦大事,共同打造一批國際傳播重大工程,培育好“成渝地·巴蜀情”等區域文化品牌。
為了形成“組船出?!奔盒?,擴大影響力,可在與海南、云南國際傳播平臺等開展合作的原有基礎上擴大與周邊省份合作的范圍和深度,可與其加強在國際傳播的內容生產、平臺資源、媒體聯動、網絡推廣、物流倉儲、數據共享等方面的戰略合作,共同舉辦國際性會議論壇賽事等重大活動。
找準行業著力點:持續推進文化精品、文化品牌、文化傳播體系打造
提升國際傳播力的行業著力點在哪兒?陳興蕪委員認為在于創新創作文化精品,打造有影響力的文化品牌,建立完善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文化傳播體系,練好文化出海行業“內功”。
為此,陳興蕪委員建議市作協、市文聯等單位加強運用采風交流研討等方式,引導文藝家創作更多立足本土同時又具有世界意義的文藝精品;組織在渝的外籍文藝愛好者與本地文藝家開展創作交流,還可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邀請海外著名友好作家駐重慶進行創作,大力發掘重慶特色文化的世界價值,推出更多從國外視角講述真實重慶故事的電視電影、圖書等。
同時,應加強本地文化品牌打造營銷,打造好長征、長江國家文化公園(重慶段)的重點項目,在博物館紀念館、遺址遺跡、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和街區等方面,策劃一批具有長江文化代表性、彰顯長江文化價值內涵的重大項目。進一步擴大西旅會、重慶三峽國際旅游節、重慶全球旅行商大會等國際性文旅節會的影響;探索培育一批云上節會品牌;鼓勵社會力量引進國際性的賽事、會展、節慶、論壇等活動,加強培育扶持,實現永久落戶。
利用新技術、新渠道、新模式深度挖掘文化價值,促進文化內容多形態、國際化傳播是陳興蕪委員長期以來的關注重點。
她表示,全市一方面可以加強探索直播、網絡文學、國漫、游戲等媒體形態,發展運用好VR/AR/MR等技術,加強重慶特色原創IP的培育開發和轉化,“活化”重慶文化,打造互動性強的沉浸式體驗文化體驗,針對會館等文物建筑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化利用,進一步開展數字保護與線上傳播研究。
另一方面加強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搭建IP挖掘、創意設計、品牌孵化、海外推廣等為一體的文化出海全鏈條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重慶國際傳播中心等媒體平臺的內容資源建設,可提高人民群眾的參與度,發掘更多優質內容;引導鼓勵支持文化產業與互聯網出海產業將內容資源和技術研發、海外渠道優勢相結合,打造一批重大文化出海項目,推動其海外跨終端傳播和社交化運營。
重慶出版集團《三體》圖書版權輸出到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強化智力支撐:推動國際話語表達
陳興蕪委員感慨,人才是第一資源,這在掌握國際話語表達方面同樣體現得淋漓盡致。
為此,陳興蕪委員建議可由市相關部門領導,重慶國際交流研究中心牽頭組織,有關高校和重點傳媒企業共同參與,進一步加強重慶國際傳播力提升方面的課題研究。
同時,注重研究與實踐并行,在創新傳播方式、創新話語體系、拓展渠道、做大做強主流媒體、走出去合作競爭等方面運用研究成果先行先試,探索更多經驗;發揮人才資源優勢,組織一批影視劇目、圖書等重點翻譯項目,助推優質文化產品出海。
此外,利用好四川外國語大學國際傳播學院等教育資源優勢,著眼共建“一帶一路”的大格局,與現實需求緊密相連,定向培養一批既能夠講好重慶故事又掌握國際話語表達的復合型多語種高端國際傳播人才。
“重慶作為我國的歷史文化名城,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我們有信心、有底氣講好重慶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讓世界讀懂中國,愛上中國?!标惻d蕪委員表示,“相信隨著重慶綜合實力、吸引力的不斷增強,廣大文藝工作者將會更多地關注重慶、解讀重慶,讓文藝為重慶好故事、中國好聲音增添華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