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前,鄉村振興戰略正如火如荼地實施,鄉村要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選好鄉村產業發展項目是重中之重。工廠化、集約化綠色健康水產養殖不失為好項目之一,具有占地少、產量高、效益好等特點,一次投資長期受益,能充分發揮資源優勢,10畝地的養魚工廠可以替代300~500畝的標準商品魚塘的產量,而且質量更高,安全生產更有保障。
隨著漁業資源減少,以人工強化為主要特征的集約化水產養殖得到了迅速發展,研究、開發、推廣和應用“高效、生態、節水、安全”的綠色養殖技術和模式已成為國內外漁業生產的重要發展方向。工廠化循環水養魚的節水減排效果明顯,對節約水資源和保護漁業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轉變了傳統池塘養殖觀念和池塘生產方式,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生產實用價值;有助于加快國家倡導的“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漁業生產方式的形成。
工廠化循環水養魚屬于水產養殖工程和創新型農業工業化產業,具有科技含量高、發展前途廣闊、不與糧食爭耕地、土地利用率高的特點,產量是普通商品魚池的百倍以上。因其機械化、自動化程度高,使用人工相對較少,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好,非常適合納入鄉村振興產業項目進行推廣應用。
▲ 養魚工廠鳥瞰圖
一、工廠化養魚的興起與發展變化
工廠化養魚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在國內已有近40年的發展歷史。重慶桓華漁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水產專家茆晴生、茆青父子倆從1984年就開始從事羅非魚的工廠化養殖探索及推廣工作,取得了寶貴經驗,總結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術方案和措施,在重慶水產界獨樹一幟、首屈一指,是重慶漁業的一張響亮名片;而且其名聲在外、全國知名,獲得了多項國家技術專利和獎勵。由于茆家父子注重實際操作,宣傳力度不夠,所以,該成果在一定程度上“養在深閨人未識”,未能發揮出應有的效能。
隨著水產養殖品種結構調整,漁業生產要從高產量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常規魚類品種養殖過剩,名、特、優、新、土等高檔水產品供應卻難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要,加上對耕地與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和養殖尾水排放的嚴格要求,工廠化養魚正當時,被提到了漁業高質量發展的議事日程。
二、工廠化養魚的優勢與特點
(一)工廠化養魚的優勢
工廠化養魚采用地下井水循環養殖,有效回避了地表水的資源缺乏、季節性供應不穩定、容易受到污染和人為投毒等問題。
(二)工廠化養魚的特點
1.安全。工廠化養魚無激素、無藥殘、無墨衣(黑膜)。
2.不受限制。不受江、河、湖、海等地表水供給的養殖限制。
3.高產能。單位面積產量是池塘養殖的100倍以上。
4.可復制。工廠設計、技術措施、生產管理均采用標準化模式,推廣快,風險小,成功率高。
5.環保。魚糞回收變廢為寶做成了魚糞有機肥,污染物質零排放,尾水排放可達到Ⅱ級標準。
6.節省。節省土地、水、電、飼料及人工等資源。
7.可持續??纱鎮鹘y池塘漁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三、項目建設選址要求
項目地點選址的要求:一是要在有一定量且符合水產養殖標準的地下井水的地方(兩條生產線穩定出水量100噸/日以上),可遇而不可求;二是在不涉及占用基本農田和耕地的地方,不得觸碰耕地紅線;三是在還沒有納入其他長遠發展規劃的地方,免得今后撤遷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四是要在被當地政府和群眾認可的地方,最好是將漁業發展納入當地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規劃;五是在電力充沛且穩定的地方,養魚工廠不能斷電;六是在距離城市中心相對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市場銷售。
四、養殖前景預測
以養殖羅非魚為例,因為羅非魚沒有小刺、蛋白質含量高、氨基酸含量高且均衡、營養美味,深受消費者喜愛。過去重慶的羅非魚餐飲店可說是生意興隆、一座難求。由于羅非魚屬于季節性熱帶魚,特別是江津長沖等熱帶漁場因環境保護問題被撤出后,冬季羅非魚異常緊缺,穩定供應得不到保障,致使羅非魚專營店陷入了尷尬境地。羅非魚非常適應高密度工廠化養殖,養殖車間可以一年四季每天均衡提供大規格高質量的羅非魚,并按需求訂單量產,豐富群眾“菜籃子”。
五、工廠建設
(一)占地面積
一般養魚工廠為兩條生產線,只要有長75米,寬45米的相對平坦規整的場地即可,加上養魚工廠配套的生產管理設施、庫房、辦公用房及綠化用地,總占用土地面積在10畝左右。
(二)工廠設計
一座養魚工廠按兩條生產線設計,一條生產線分為多段分級飼養,即總長60米、寬11米、深2米,面積為660平方米的遞推式循環養殖池,建好保溫屋頂及墻體,有升溫、通風、增氧、推網、沉淀、過濾、投料、消毒殺菌等設施,按魚的生長周期及不同規格循環遞推式養殖,保證每天都有一定產量的商品魚出池面市。
(三)資金預算
基礎建設費用600萬元,配套設施需200萬元,生產流動資金100萬元,共計900萬元左右;相當于新建商品魚塘100畝或者改造清淤老舊魚塘300畝的投資費用,而生產能力相當于300~500畝的商品魚塘。
(四)建設工期
工程土建和設備安裝工期為9個月左右,養殖生產準備就緒后養殖周期為6個月,整個項目可在15個月內實現產品上市銷售。
六、養殖效益分析
(一)經濟效益
以多年工廠化成功養殖羅非魚為例,一條生產線可以出產大規格商品羅非魚300千克/天以上,兩條生產線的養魚工廠共計可生產商品羅非魚240噸/年左右。羅非魚工廠化養殖總成本(包含魚種、飼料、水電、折舊、土地流轉費、銷售運輸費及人員工資等在內)在19元/千克左右,而現行市場銷售價格在38元/千克左右(無公害加綠色品牌)。照此計算,工廠年純收益可達400萬元以上,投資回報率可達40%以上,建成投產后3年以內可收回投資,如果養殖附加值更高的高檔魚類,經濟效益會更加可觀。
(二)生態效益
工廠化養魚不但有節水、節能、節約人工的優勢,還不污染環境,養殖尾水能達標排放。工廠房頂還可以安裝光伏板,南方地區的發電量在夏、秋季節基本可以保障用電需求。除此之外,一座養魚工廠的魚糞可制作成高效有機肥,能同時滿足10畝蔬菜大棚、100畝果園、500畝農田的肥料需求,促進農業種植穩產、高產和農民增收。更為重要的是,一座養魚工廠可以置換出300~500畝的商品魚池,退塘還田用于糧食生產,使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同時還解決了商品魚塘逐年存積難以清淤的“老大難”問題,還能大幅度提高水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三)社會效益
工廠化養魚不但能改善農村環境,還能解決當地村民就業問題,是鄉村振興經濟助農增收的重要抓手。項目能吸引資金、技術和人才發展農村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養魚工廠除生產外還具有觀賞性、科普性和趣味性,能為農家樂招攬生意,支持鄉村旅游的發展,為搞好“三農”工作作出貢獻。
七、安全、環境保護與尾水處置
傳統的水產養殖會受到地表水污染,也存在尾水超標排放對環境造成污染的問題,而工廠化養魚貫徹了“十四五”漁業規劃中“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理念,符合當前的政策導向。
(一)設計有魚糞分離烘干系統
工廠養殖車間的設計中有低于魚池地面2米,使魚糞自動流入的積糞收集池,經過沉淀、分離、發酵、消毒和烘干后,添加必要的元素對干魚糞進行處理后包裝成袋,生產出市場需要的不同種類的復合有機肥,支持農業生產及城市綠化,從而達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目的。
(二)轉化排放尾水中多余的有機氨氮
工廠化養魚須要排放的尾水經過周邊二級處理池塘(稻田)的水生植物、浮游生物和濾食性魚類(鰱、鳙魚等)進行消納、吸收轉化處理后,再向外達標排放(可達Ⅱ級),完全能達到國家規定的Ⅲ級尾水排放標準。在以前項目實施過程中曾經獲得過重慶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Ⅱ級排放水標準的認可。
(三)消防安全
養魚工廠用電設備設計安裝科學嚴密,符合國家消防安全規范和標準,不但水產養殖技術可靠,投資風險較低,生產安全也有較為充分的保障。
重慶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 蔣明健
重慶桓華漁業發展有限公司 茆晴生 茆青
《農家科技》(2022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