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

“舌尖上的非遺”為鄉村振興賦能

2022-10-31 09:44:14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一排排醬缽整整齊齊地安放在各家的屋頂上、院墻上、曬場上……到處是壓壓擠擠,色澤濃褐的醬,在陽光下散發著醉人的香味。每年7-9月,永新縣澧田鎮枧田、西陂村農戶大量制作醬姜、醬蘿卜、陳皮、蜜茄等醬制品,曬醬、制醬的情景,形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醬姜、醬蘿卜是永新傳統名點,與陳皮、蜜茄合稱“永新四珍”,2008年,永新和子四珍的制作技藝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近年來,永新縣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澧田鎮大力發展醬制品產業,讓“舌尖上的非遺”為鄉村振興賦能。

“一個醬缽大于一畝農田?!卞⑻镦傝盘?、西陂村從事醬制品加工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為獨一的“千年醬村”,據估算,一缽醬姜40公斤,按市場價每公斤30元計算,除去成本凈賺1000元;而一畝水稻收成400公斤,按每100公斤250元的價格,不除種子、農藥、化肥等成本也只有1000元的利潤。

“這里的人們傳頌著動人的一首歌,醬品的香醋飄蕩在古老街口,酸甜苦辣幾經風霜,和子四珍留住鄉愁”。近年來,通過“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產業培植和政策扶持,枧田、西陂村醬制品產業不斷壯大,兩村李姓約600余戶,70-80%的農戶以“和子四珍”為主業,其中大戶108戶、脫貧戶31戶,已形成初加工75萬公斤、成品20余萬公斤、年總產值超3000萬元的致富產業,帶動了一大批制醬能手增收致富,戶均收入5萬元,最多的達30萬元。同時,西陂村醬制品加工大戶在政府的鼓勵下,成立李氏四珍農產品加工專業合作社,打造集種植、加工、品牌和銷售于一體的農業產業鏈,統一生產要求,統一回收產品,統一品牌包裝銷售,推進產業提質增效。目前,該合作社已發展種植基地(井岡蜜柚、楊梅、白蘿卜等)220余畝,建成加工廠房5000余平方米,吸納周邊4個行政村130戶脫貧戶入股,入股分紅達65000元;全年用工3000人/次,勞動力用工支出30余萬元。2021年,大力推進抖音助力直播帶貨,醬制品年前銷售一空,兩個月時間銷售額超過30萬元,進一步激發了農民的增產擴量的積極性。

為深入貫徹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澧田鎮開展“搶抓黃金期、大干兩個月、工作再出彩”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攻堅行動,聚焦紅色革命、綠色生態、特色美食,把枧田、西陂兩個村聯片建設推進,發展“庭院經濟”,打造“千年醬村、醬香天下”特色醬村,揚優成勢形成特色產業原產地示范區的集群效應。在抓好示范村建設時,聚焦提升醬制品品牌效應,一是進一步提升產品品質,開展標準化生產,把好產品質量關,包括制醬的醬缽器具和加工流程。二是進一步瞄準消費升級需求,在開發新產品,比如小包裝休閑食品的同時,為美食永新“永新一桌菜”提供尚好食材。三是進一步實施“和子四珍”的品牌推廣,以擴大銷量,增加產品附加值,今年7月,精心策劃組織開展攝影大賽,制作醬制品“非遺”傳承宣傳片,挖掘整理唱響和子四珍民謠,用創新理念和文化注入為傳統產業賦能,同時融入智慧鄉村建設,注入新業態,策應新的消費需求,促進產鎮、產村融合發展,農民持續增收。(朱磊)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