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正是農作物收獲的關鍵時期。在豐都縣栗子鄉,一層層水稻梯田錯落有致,一片片金黃稻谷惹人注目,一聲聲割谷聲、打谷聲響徹田野。從春天播種到顆粒歸倉,土地走過季節輪轉,農民以辛勞耕種換得收獲的喜悅。眼下,這種喜悅遍布于整個豐都大地,一幅幅美麗的秋收畫卷正在訴說著山水豐茂、物產豐盛、人文豐厚的美好故事。
據介紹,今年以來,豐都縣立足“國家農產品主產區、全市特色農牧產業基地”定位,大力實施農業創優行動,提質發展以畜禽養殖為重點的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打好“特色農業創優增彩、產業融合延鏈增值、鄉村振興百姓增收”三張牌,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上半年,全縣農業總產值23.4億元,增速9.5%;農業增加值14億元,增速9.4%、居全市第1位。
特色農業創優增彩
新認證“兩品一標”5個
食為政首,谷為民命?!盀榱耸乩渭Z食安全底線,我們堅持‘穩’字當頭抓糧食生產?!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縣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通過組建9個農業生產指導組、推動農機具到地到田等舉措實現春耕助農。全縣糧油作物春播總面積94.96萬畝、增長6800畝,完成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6000畝。
為了改善耕作條件,全縣加速推進2021年4.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啟動2022年6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萬畝丘陵山區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示范項目前期工作。
“當前,我們全力以赴發展晚秋生產,筑牢全年糧食生產的最后一道防線?!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本著“宜糧則糧、宜菜則菜”的原則,主攻再生稻、秋洋芋、油菜、秋菜、榨菜,通過多種途徑加大宣傳和培訓指導力度,將晚秋生產的高產栽培技術落實到田間地頭,力爭今年晚秋生產有較大突破。
在保障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豐都近年來積極發展特色種植業,取得顯著成績。其中,榨菜、紅心柚種植具有突出代表性。在榨菜種植方面,全縣榨菜種植面積24萬畝、產量50萬噸左右,產品主要銷往歐美、日韓、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成為全市最大的榨菜出口基地,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市前列。豐都獲批建設長江上游榨菜產業集群,成功創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榨菜)”、國家外貿出口轉型升級基地。在紅心柚種植方面,“豐都紅心柚”已經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中國優質紅心柚之鄉等榮譽。全縣現有種植面積7.5萬畝,年產量4.5萬噸。
為了不斷提質增效,增強市場競爭力,豐都縣打出了強化品種培育、品質提升等組合拳。比如,啟動建設國家大豆改良中心豐都試驗站,建成落葉果樹種質資源圃,開展本土紅椒(花椒)、紅心柚、大豆、落葉果樹等品種選育;借助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健全完善網格化監管機制,著力構建從田間到餐桌的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
據介紹,今年上半年,全縣新認證“兩品一標”5個,獲豐都錦橙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中央專項補助471萬元,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達98%,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制度覆蓋率達96.6%。
產業融合延鏈增值
重點發揮龍頭帶動作用
作為我市中心城區的“菜籃子”,重慶人吃的牛肉每7斤有1斤、雞蛋每5個有1個產自豐都。面向全國農產品銷售市場,豐都成功晉升國家生豬調出大縣,獲專項獎勵資金350萬元。
“豐都的牛、雞、豬三大畜禽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模效應,今后如何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增加產業產值將成為打造優質農業產業優勢的關鍵?!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打造全國有影響力的現代畜禽產業基地,將重點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
圍繞打造“中國肉牛之都”,豐都縣近年來依托恒都農業集團等34家龍頭企業、31家專業合作社、800余個家庭牧場,已建成集“牧草種植、肉牛養殖、鮮肉進口、屠宰加工、糞污利用、市場營銷、科技研發”等于一體的百億級肉牛全產業鏈,全縣肉牛存、出欄量保持在16萬頭、9萬頭左右,飼養規模、科技含量等多項指標居全市第一,產業發展質量和速度走在全國前列。
圍繞打造“西部雞產業高地”,豐都縣通過引進行業標桿企業華裕農科,建成年孵化5000萬羽健康母雛的雛雞孵化中心1個,雛雞在西南地區市場占有率近30%;引進北京德青源養殖蛋雞,建成單體規模240萬羽的標準化蛋雞養殖場1個;引進廣東溫氏帶動肉雞養殖,建成1個肉雞養殖小區和204個肉雞代養場。全縣年出欄量達1000萬羽。同時,打造“豐都麻辣雞”品牌,通過組建產業聯盟,推動標準化養殖和加工,已經發展麻辣雞小微企業400余家。
在發展豬產業方面,豐都近年來引進了重慶農投、東方希望2家國家級龍頭企業,推進生豬標準化、智能化、生態化、集約化養殖。比如,重慶農投智慧生豬項目已建成2個種豬場、啟動2個種豬場建設;組建縣屬國有企業農發集團,為農投智慧生豬養殖項目配套建設60個常年存欄2400頭規模的生豬代養殖場,目前已建成45個(投產15個)、在建15個。
為了進一步強鏈補鏈,今年以來,豐都還投產運營恒都公司6萬噸牛肉深加工和凍庫項目,引進鵬鷂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建設農牧廢棄物資源化循環利用中心。截至目前,全縣累計培育農產品加工規上企業32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6家),11家企業獲批市級農產品加工示范企業。
鄉村振興百姓增收
“新農人”成“興農人”
今年46歲的侯俊曾經從事園林生意,2015年底,他和搭檔王合興成立的宏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落戶仙女湖鎮竹子社區。公司一方面利用當地高山氣候資源和山東省棗莊市對口援助專家團隊技術,建設果蔬種植、種苗繁育基地;一方面發展加工廠、酒店、采摘園延長農業產業鏈。
“侯俊是豐都‘新農人’的一個典型代表。他們有情懷、有夢想,為家鄉的發展帶來了新理念、新技術、新業態?!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全縣吸引了“新農人”727人,逐漸成長為助力鄉村振興的“興農人”,有效破解了鄉村靠誰來振興的難題。
為了進一步促進產業帶動就業、促進百姓增收,豐都近年來突出“聯結增收”,持續打造企農利益聯結機制。以宏景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例。公司農業項目已投資7000多萬元,通過村集體經濟入股、土地流轉、村民務工等利益連接方式,每年支付村民務工工資120多萬元、土地流轉金60多萬元、村集體分紅20多萬元,帶動400多戶村民就業增收。
今年上半年,全縣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實現22816元、10857元,分別增長6.1%、7.8%。截至目前,豐都縣在312個行政村實施農村“三變”改革,農民以土地、房屋、宅基地等資源性資產折股6267.99萬元,村、組集體以資產和財政資金折股9829.7萬元,撬動社會資本投入2.5億元,吸引大學生、農民工等返鄉創業189人,帶動農戶增收3946.32萬元,實現村集體經濟收入2130.64萬元。
鏈接>>>
推進鄉村建設
提檔人居環境整治
今年以來,豐都縣務實推進鄉村建設,持續提檔人居環境整治,聚焦“把豐都建設成為豐都人民喜歡的樣子”,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鄉村。
據介紹,全縣通過加大資金爭取力度,目前已到位中央銜接資金10756萬元、市級銜接資金6264萬元;深入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人居環境整治,完成312個村19.17萬戶農村戶廁及改廁意愿摸底調查,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311戶;常態化開展“五清理一活動”,累計清理廢舊房2399處;堅持示范帶動,擬投入資金1200萬元,突出打造龍河流域人居環境百里示范長廊,將成為武陵山區人居環境美麗風景線。
創新基層治理
辦好家庭教育互助
豐都縣每年約有26.5萬人外出務工,1.4萬名留守兒童?!叭绻f基層治理的對象是社會,社會的最小細胞是家庭,家庭的中心是孩子,那么解決好留守兒童脫管失管問題,就解決了一項基層治理的難題?!必S都縣相關負責人介紹,縣委、縣政府探索形成了以“家庭為根、組織為本”的基層社會治理理念,集中精力辦好家庭教育互助會,打造家庭教育共同體,為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兒童創造了一個學習溝通、交流互動的平臺。
高家鎮汶溪社區地處長江南岸之濱,轄10個居民小組1229戶3768人。今年以來,針對留守兒童無人看管、活動單一的問題,汶溪轄區居民自發組織,整合學校、社會力量,成立了高家鎮青少年家庭教育互助會汶溪站。據介紹,互助站現有會員32名,志愿者11名。利用周末及寒暑假,開設以繪畫、書法為主的興趣課,以“愛護環境,共建美好家園”為主題的實踐課,以“小小演說家”為主的表達課,讓“留守”的童年同樣精彩。
截至目前,全縣已掛牌家庭教育互助會40家,覆蓋2058個家庭、2432個留守兒童。
張亞飛 劉欽 孔德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