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網訊 記者 李文萍
近日,在2022智博會第二屆青少年專利孵化展上,《智創未來特愛發明》叢書新書首發,彌補了全國完整體系的創意發明系列教程空白。
“科技創新從娃娃抓起,我們應該重視創新教育,提升創意發明意識,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思維意識、思考習慣、觀察能力等?!闭箷饕修k單位重慶鄧鴻吉創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鄧鴻吉表示,這套教程旨在充分挖掘青少年的創造潛能,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將他們培養成未來的發明家。
▲ 鄧鴻吉正在簽贈新書
科技創新從娃娃抓起
一套叢書形成完整培育體系
“創意扭轉人生”是鄧鴻吉人生蛻變的真實寫照。從小家境貧寒,靠著17歲第一個發明“紅外線感應水龍頭”賺得人生第一桶金,而后通過不斷的努力學習并積累,發明高科技產品近400項,多次拿下德國紐倫堡世界發明展金獎及最高榮譽“特別成就天才獎”、美國匹茲堡世界發明展金獎及“最佳發明獎”、馬來西亞 ITEX 國際發明展金獎及“終生成就貢獻獎”,被譽為“臺灣最具產值的發明家”“臺灣愛迪生”。
《特愛發明智創未來》系列教程凝聚了鄧鴻吉30多年豐富的創意發明經驗,融合了海峽兩岸創意發明教育理念,依據青少年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尤其是思維力和創造力發展等特點,將創新思維訓練和創新技法融入到理論學習和實踐應用中,歷時4年傾力打造,是全國首套形成完整體系的創意發明系列教程,由重慶出版集團和重慶鄧鴻吉創發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在全國范圍內公開發行。
▲ 鄧鴻吉正在簽贈新書
叢書共6冊,主要針對小學1到6年級的學生,從啟發學習、創造實現、成就貢獻三個階段,設計發明初體驗、科學源動力、創造力元素、創意無極限、專利大贏家五大主題板塊的軸式進階教程,圍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實踐能力以及創新人格四個核心素養,從發明簡史由淺入深地引導青少年養成從興趣、探索、論證、解決問題的邏輯思維,了解創新發明的本質,提升青少年創新能力,培養青少年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素養,從而形成完整培育體系,旨在為各學??萍紕撔陆逃厣n程構建,提供有標準、可復制、能考核的優秀教育內容及綜合解決方案。
“市面上很多科普書籍枯燥乏味、太過理論,《智創未來特愛發明》以講述故事為主,循序漸進式地介紹常見事物的形成、發展,能夠激發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培養創新思維,其設計、構思讓人耳目一新?!敝貞c出版集團青少分社編輯、該書的責任編輯楊秀英表示。
曾家巖小學校長鄧紅潔表示,這套叢書實踐性強,很有研學價值。目前已經運用到學校自然科技課中,既可以作為教材單獨使用,也可以跟其他課程相互補充。曾家巖小學已經跟鄧鴻吉教授團隊合作一年多,積極參與了這套叢書的教學實踐。
▲ 鄧鴻吉與嘉賓一起瀏覽新書
讓科普教育走進課堂、家庭
為青少年打開科學探索之門
在第二屆青少年專利孵化展,來自重慶大學博士創業團隊的新知博士團通過視頻形式多維度、多視角解讀青少年專利孵化展及其創意發明,并一直關注著新書的發布。
“我們對教程進行了梳理,發現對孩子的科技啟蒙教育非常好,設計結構也符合兒童的接受程度和過程?!毙轮┦繄F的王樂祥表示。智博會結束后,新知博士團打算將教程改編成生動有趣的科普視頻,讓孩子們通過視頻沉浸式感受科技的技巧和魅力,從而形成創新思維,增強創新能力。
在王樂祥看來,國內很多大學生嚴重缺乏創新思維、以及對發明專利的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等知識的了解,推進科技普及教育,提高人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勢在必行。為此,新知博士團用專業的知識和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科普視頻輸出,探索科教普及工作。
▲ 青少年專利孵化展現場
目前,新知博士團簽約博士和教授出鏡主講人員102位,知識垂類涵蓋70多個專業,產出科普視頻5000余條,超20家播放平臺采用,播放量100億次以上。
鄧鴻吉和新知博士團就“科教普及”達成共識,進行深度合作,共同探索青少年科教普及的多元化路徑,激活青少年的發明創造思維,促進青少年了解發明創造、專利申請和知識產權保護等,為創新大國培養“小小發明家”。
“孩子的思維非?;钴S,沒有太多條條框框,對創新的理解出自于源動力?!蓖鯓废楸硎?,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通過教育把創新引入到課堂、生活中去,對整個國家的創新和科技進步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 新知博士團講解青少年專利孵化展的視頻截圖
“不要扼殺每一個‘中國愛迪生’!”鄧鴻吉表示,“博士團的加入通過專業和興趣的方式改變教育的結構,鼓勵孩子從唯升學、唯獎狀、唯論文,變為探索多元化的成長路徑,將素質教育特色化發展真正落地,讓每一個創意小發明家成為科技創新的后備人才,只有這樣,中國才能變成真正的創意發明大國?!?
據了解,九月雙方還將舉辦“筑夢鄉村,博士同行”博士團鄉村小學公益行,共同走進鄉村課堂、農村家庭,深入了解孩子們對創新的想法和需求,并展開“大國工程”系列講解、生活技能培養、科學家小故事講解、科普小實驗、趣味手工制作等活動,真正激發鄉村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興趣,助力鄉村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以實際行動參與鄉村教育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