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統籌發展網訊(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黔江區境內,生長一種野生菌,形狀像羊肚,當地人稱它“羊肚菌”。如今,當地人把它從深山密林中“遷”到田間地頭的大棚內進行培育,因其價格不菲,屬于高產值、高效益的山地特色農業產業,成為農戶快速增收的致富寶貝,故稱為黔江當地的“大蟲草”。
黔江區城南街道新建的羊肚菌基地。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目前,這種“大蟲草”的種植培育,通過引進大戶帶動農戶種植模式,在全區的30個鎮鄉(街道)都建起了羊肚菌的種植基地,實現了鄉鎮全覆蓋。通過基地的延伸帶動,讓更多的返鄉農民回家流轉土地,從事羊肚菌的種植,解決當地更多剩余勞力就近就業,實現家庭增收。
附近村民在基地大棚里采摘羊肚菌。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
生長良好的羊肚菌。特約通訊員 李詩素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