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代表委員紛紛圍繞如何扎實深入推進“雙減”、加強托育體系建設等建言獻策。
楊善竑代表:
將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納入社會綜合治理
本報訊(記者 唐琪)“隨著校外培訓治理工作的深化細化,一些地方出現了學科類培訓機構悄無聲息地轉入地下或是換個‘馬甲’等現象?!比珖舜蟠?、安徽省教育廳副總督學楊善竑對此十分擔憂。
楊善竑今年計劃提交關于深入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建議。她表示,首先,需要建立常態化的督導檢查機制。深入推進將“雙減”納入教育督導“一號工程”,持續推進監管落深落細。
其次,將隱形變異培訓問題納入社會綜合治理。楊善竑建議由政法、網信等部門牽頭,建立健全“雙減”社會綜合治理機制,加大綜合治理和網絡巡查監測、執法力度,讓轉入地下的校外培訓機構無處遁形。
再其次,結合家庭教育促進法加強宣傳,引導家長和社會樹立正確的教育觀?!跋M议L理性認識孩子參加校外培訓,特別是學科類校外培訓帶來的弊端,不盲目跟風、攀比,讓孩子健康成長?!睏钌聘f說。
張志勇代表:
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
本報訊(記者 焦以璇)“建立良好教育生態,是‘雙減’改革的重要目標之一。加快解決教育的功利化和短視化問題,全面修復教育生態,才能保障億萬兒童健康成長?!比珖舜蟠?、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建議,將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作為“雙減”改革、建立良好教育生態的突破口,集中開展專項治理行動。
張志勇建議由國家教育主管部門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專項行動,列出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專項治理行為具體表現清單,各地、各部門、中小學對照專項治理行為具體表現清單,用一年時間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切實做到令行禁止。把清理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的成效,作為考核地方黨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工作業績和中小學校長、教師工作評價的重要內容,對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嚴重、清理整頓不力的地方、部門和單位主要負責人予以嚴肅問責。
倪閩景委員:
把近視率納入教育質量考核指標
本報訊(記者 張赟芳 董魯皖龍)“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呈現低齡、深度近視的趨向?!比珖f委員、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閩景表示,青少年近視是個復雜問題,只有針對關鍵要素采取行動,綜合施策,發動各方力量,才有可能完成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的工作目標。
倪閩景建議,一是要抓住近視率這個核心指標,要把近視率作為學校和地區教育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同時每年在主流媒體公布各地區青少年視力報告和近視率,接受社會監督。二是要加強醫教結合。教育部門和衛生健康部門加強合作,推進視力監測、眼軸長度、屈光發育檔案全覆蓋,及時發現和干預近視發病。三是要抓戶外活動這個核心。確保戶外活動,保證體育課時,保證課間讓孩子們走出教室。四是要系統提升學生近視防控相關軟硬件,要按照國家新的教室燈光照明標準,分階段落實教室燈光達標工程。
姜軍委員:
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立法工作進程
本報訊(記者 彭詩韻 董魯皖龍)“在國家全面放開‘三孩’政策的背景下,進一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優質發展,是新時期學前教育發展的新課題?!比珖f委員、遼寧省政協副主席姜軍建議,多舉措推進學前教育高質量發展。
姜軍認為,公辦幼兒園各地區發展不平衡,幼兒教師隊伍穩定性較差,城鄉、地區間幼兒園辦學條件和辦園質量差異較大,這些都是目前制約學前教育優質發展的主要問題。
為此,姜軍建議,進一步加快學前教育立法工作進程。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5%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0%以上”作為法定目標納入立法內容;參照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標準,建立幼兒教師工資標準,提高幼兒教師的薪資待遇;加強學前教育質量督導,將學前教育督導納入各級各地區政府教育督導。
黃玲委員:
將普惠性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
本報訊(記者 彭詩韻 唐琪)“解決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難、托育貴的問題,已經成為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問題?!比珖f委員、廣東省廣播電視局原一級巡視員黃玲建議,加快完善嬰幼兒托育服務。
黃玲在調研中發現,盡管生育政策的調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響應,但年輕人生育意愿依然沒有明顯上升。托育難、托育貴問題是影響育齡家庭生育意愿的主要原因。
為此,黃玲建議,加快嬰幼兒照護相關立法工作進程,為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將普惠性嬰幼兒托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加大政府財政投入和保障力度,依據需求規劃擴充建設公立嬰幼兒托育機構。探索多元化托育服務模式,鼓勵社會各方力量投入普惠性嬰幼兒托育機構建設。強化對嬰幼兒托育機構的督導和綜合監管,推動行業標準落地,并建立完備的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理機制。
《中國教育報》2022年03月07日第5版版名:兩會特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