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到202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3%以上

2022-01-20 09:14:36  來源:重慶日報

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范和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力爭學前教育普惠率鞏固在90%以上。

如何發展普惠性幼兒園?如何增強學前教育辦學活力和師資隊伍建設?1月19日,記者邀請部分市民、市政協委員,以及市教委負責人就此展開探討。

市民期待

增加普惠性幼兒園數量,在師資力量方面再加強

據了解,“十三五”時期,重慶市學前教育統籌兼顧、整體發力,大力拓展教育資源,穩步構建了廣覆蓋、?;?、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

2020年底,全市幼兒園(點)達7446所,其中公辦幼兒園3922所,民辦幼兒園3524所(含普惠性民辦幼兒園2768所),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在園人數與戶籍所在三周歲以上六周歲以下適齡兒童總人數的比例)達90.3%,普惠率達88.3%,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0.15%。

“對普惠性幼兒園的扶持力度還可以再加大?!奔易〈髮W城景陽路的一位家長告訴記者,現在不少小區都有幼兒園,不過很多都是非普惠性民辦園,每人每月收費上千元?!拔壹抑苓呏挥幸凰k幼兒園,但是有點遠,就沒送孩子去那里?!彼谕?,政府能進一步加大對普惠性幼兒園的扶持力度,增加普惠性幼兒園的數量,進一步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希望幼兒園能有更優質的師資?!奔易罴移旱囊晃患议L表示,自己的孩子在一家普惠性幼兒園就讀,一個月繳費七八百元,費用不高。但是她期望,普惠性幼兒園在師資力量方面再加強?!?—6歲是孩子心智、情感發育的重要階段,幼兒園還應該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培養他們更廣泛的興趣愛好?!?

委員建議

多渠道擴大教育資源供給,增強學前教育辦學活力

“幼兒時期是幸福人生的起點,學前教育奠定人才培養基石?!笔姓f委員、江津區政協原副主席李遠杰表示,政府應堅持“廣覆蓋、?;?、公益普惠”的原則,多渠道擴大公辦學前教育資源供給,創新民辦園管理體制,積極推進學前教育事業發展。

李遠杰建議,政府要持續加大投入,通過各種舉措進一步拓展普惠性幼兒園資源。近年來,江津區學前教育財政性教育經費占比逐年提升,確保兩個“只增不減”,通過新建、回購、小區配建移交等方式,不斷豐富公辦學前教育資源,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55.38%。

“政府還可采取激勵措施扶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崩钸h杰說,比如實行普惠性幼兒園動態監管機制,市、區級財政對普惠性幼兒園的等級提升、標準化建設等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扶持。

李遠杰還建議,積極改革創新,不斷增強學前教育辦學活力。例如,各區(縣)可以區(縣)內示范園為龍頭,攜手薄弱幼兒園、農村幼兒園等,通過不同的合作模式,實現各幼兒園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同步發展。

在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李遠杰建議可通過公開(考核)招聘、面向全國公開選聘等方式補充公辦幼兒園教師;開展保育員全員培訓,幼兒園園長、骨干教師培訓等系列專題培訓活動,全方位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水平提升;通過設立幼兒園名校長工作室,增強學前教育專業發展輻射力。

部門回應

拓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我市將持續拓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切實提升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和獲得感?!绷邢形鍖萌舜笪宕螘h的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黃政表示。

具體舉措方面,一是持續推進普惠性資源擴容增效。持續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鼓勵支持國有企事業單位、軍隊、高校、街道、農村集體建公辦幼兒園,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從而多渠道增加普惠性資源供給。今年,全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91.5%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鞏固在90%以上,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2%以上;到202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將達到93%以上。

二是不斷健全經費投入與成本分擔機制。繼續優化完善財政補助政策,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指導民辦園科學核定辦園成本,明確收費標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對個別違規收費幼兒園,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三是全面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深化幼兒園教育改革,堅持以在園游戲為基本活動,基本形成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機制。同時,健全幼兒園保教質量評估體系,充分發揮質量評估對保教實踐的科學導向作用,提高教師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

對師資隊伍的建設,黃政表示,我市將進一步完善教研體系,健全教研機構,完善教研制度,建設一支專兼職相結合的教研隊伍,及時研究解決教師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實現各類幼兒園教研指導全覆蓋。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