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代表好聲音|龐茂琨:重慶應在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人才引育方面加大力度

2022-01-17 09:47:25  來源: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編者按:

2022年重慶兩會于1月16日至21日召開,這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過去一年來,市人大代表們凝心聚力,交出履職為民精彩答卷。兩會期間,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代表好聲音》系列報道,一起來聽。

重慶市人大代表,四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龐茂琨。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李裕錕 攝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6日18時08分訊(首席記者 佘振芳)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重慶的人才生態如何?2022重慶兩會期間,重慶市人大代表,四川美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龐茂琨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了他對重慶人才政策的感受,以及川美在人才工作方面的創新。

對重慶人才政策有何感受?

——深感重慶在人才鼓勵支持、人才平臺支撐上有魄力

龐茂琨表示,近年來,重慶以“重慶英才”為品牌,創新人才引育政策和制度,賦能產業與人才融合的平臺,改革人才成長發展的體制機制,投入大量的資金,廣聚“高精尖缺”人才,提升人才服務保障水平,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厚植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沃土,形成了“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

正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重慶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打造了很多諸如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國家級高水平基地和平臺,實現了月球上種植物嫩芽、全球最小間距顯示屏、碳纖維車身、國家首個化學發光法新冠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等重大科學技術突破,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這其中,龐茂琨所在的文化藝術教育領域也得到了飛躍式發展。讓他倍感欣喜的是,重慶的藝術人才奮發圖強,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油畫和雕塑展區落戶重慶,重慶參展油畫36件、雕塑23件,創下重慶參加全國美展的最好成績。其中,雕塑《烈焰青春》獲得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金獎,填補了中國30年雕塑金獎空白;四川美術學院美術學和設計學獲得博士學位建設點,填補了我市博士點的學科空白;藝術賦能鄉村振興,北碚柳蔭、璧山七塘鎮的鄉村藝術實踐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得到中央電視臺的宣傳和報道,成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藝術介入鄉村”實踐而獲得廣泛關注,文化藝術人才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

對龐茂琨自己而言,作為重慶文化藝術界、教育界的一名專業人才,也感受到了重慶對人才的關愛與支持。幾年來,他連續獲得多項人才稱號和獎項,包括“重慶市杰出英才獎”“重慶杰出英才·優秀科學家”稱號、“富民興渝貢獻獎”?!拔腋惺艿搅酥貞c在人才鼓勵支持、人才平臺支撐上的魄力,特別是對于哲學社會科學類人才的扶持力度加大了,從這些重要獎項上增加了文化藝術人才的比例?!饼嬅硎?。

在人才工作方面有哪些創新?

——給人才松綁,吸引越來越多人才涌入川美

結合工作實際,龐茂琨在高校人才工作方面作了哪些探索?

龐茂琨以川美申報博士點為例說,以前,川美在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較欠缺,被其它專業院校以及許多綜合大學拉開了一段距離?!八砸陥蟛┦奎c,你必須要達到國家規定的資格,才能匯聚人才、留住人才,不然自己好不容易培養的優秀碩士研究生一畢業,就只能去外地考博,最后就成了別人的高層次人才?!?

為此,近年來,川美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引進了幾十上百名博士,教師隊伍的博士占比從原來的6%提升到了24%。通過幾年的努力,去年正式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權單位,其中美術學、設計學兩個一級學科成為博士學位授權點。

在給人才松綁、激勵人才方面,川美也在積極探索教育評價改革?!霸谒囆g院校,研究與創作同樣重要,人才分類不同,擅長也不同。以前的標準很死,每人發論文,或者做項目的要求都一樣,目前,我們對評職稱的標準進行了改進,有的指標可以相互轉換,不唯論文、唯項目。比如你的作品進入全國展覽,可以相當于一篇C刊論文。這樣就把人才各自的長處發揮出來了!又如在職稱評審中,對于一些有突出重大成果、專業社會影響力大的教師進行破格晉升等?!饼嬅榻B,學校還會定期發布一些與時代發展,經濟建設、國家戰略相結合的項目,鼓勵大家參與,調動人才的積極性。目前,在國家藝術基金的申報上,川美在全國同類院校中名列前茅。此外,學校還搭建了一些非實體研究機構,并推出新人駐留計劃等。

通過這些舉措,越來越多的外地人才來到川美、留在川美。龐茂琨相信,未來川美的吸引力還會越來越強。

對未來人才工作有何建議?

——在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人才引育方面加大力度

談及對重慶未來人才工作的建議,龐茂琨說,高校作為人才集聚的高地,在人才戰略中更突顯出其重要的作用,重慶市應該把高校尖端人才引進作為整個人才引育的重點,特別是對標國家戰略、重慶市重點發展領域展開更優惠的人才引育計劃和行動,讓高校為服務區域經濟文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

他建議,在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人才方面,重慶應該加大力度。首先應該建立多層次的相關研究平臺,如川美等重點院??梢园l揮主要作用的同時,還應在其它文化領域和單位搭建學術性研究平臺,提供專項支持。另外,有針對性地引育一批優秀中青年骨干人才,在各類平臺中發揮學術引領作用。同時以研究和創作實踐的相互結合,來共同提升和產出優秀的創作成果。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