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希望人們提到江津,不單提到江津的工業、四面山、花椒?!苯蜻€有更為遠大的夢想在路上。
進入2022年重慶兩會時間,各區縣如何錨定目標定位,開創發展新局面?重慶市人大代表、江津區委書記李應蘭,在接受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采訪時給出“江津答案”——未來五年,江津將凝神聚力建設“五地一城”。
“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是市委、市政府賦予江津的重大發展任務?!崩顟m稱,江津區第十五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將錨定“高質量建設同城化發展先行區”總要求,大力推動“五地一城”建設,力爭2026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800億元左右,年均增長6%以上。做到交通便捷通暢、產業局部領先、公共服務同水平發展,率先實現與重慶中心城區同城化。
建設“五地一城”
倡導“弱鳥”先飛
“五地”即科技創新基地、內陸開放前沿和陸港型綜合物流基地、先進制造業基地、鄉村振興示范地、休閑旅游勝地?!耙怀恰奔匆司映鞘?。
李應蘭認為,建設“五地一城”,行棋落子應重點開展六方面工作——
突出創新驅動,江津創新資源偏弱,過去沒有高水平大學和高水平研究院,可以說是創新“弱鳥”,“弱鳥”更應先飛。未來將堅持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建設西部(重慶)科學城江津片區,打造特色鮮明、功能突出的科技創新基地。
致力開放引領,推動江津綜合保稅區高質量發展,加快完善“水公鐵”多式聯運體系,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加快形成聯動周邊、對接外埠、面向世界的開放合作新格局。
突出產業支撐,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實施“五大倍增”行動,升級壯大消費品、裝備制造、汽摩、材料產業集群,形成1—2個領先全市的優勢主導產業。
推動城鄉融合,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統籌實施鄉村產業提質、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治理創新、農村改革深化、數字鄉村建設“五項行動”,推動鄉村振興走在全市前列。
彰顯山水特色,江津山清水秀人文厚重,自然資源豐富,擦亮“四面山水·人文江津”城市名片,推動生態、文化、旅游、休閑、康養多元融合發展,爭創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提升品質內涵,以宜居性為城市核心競爭力,深入實施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完善社會保障和社會治理體系,實現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與中心城區的同水平發展,著力建設重慶主城都市區“后花園”。
高質量發展
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
江津近年來的綜合實力一直在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首次突破千億大關,從2016年的756億元預計增長到2021年的1200億元。
其中,第二產業成績亮眼,2021年江津規上工業總產值達到1600億,增長16%;數字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2%;戰略性新興制造業產值占比達24%。
面對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江津將如何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應蘭表示,江津是全市工業大區,但還存在產業結構不優、創新驅動能力弱、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不充分等問題。“我們將堅持工業強區不動搖,堅持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并舉、提升能級和增強品質并重,加快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strong>
具體而言,江津將堅持把先進制造業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主戰場,著力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提檔升級,大力發展糧油食品、白酒、紙制品、農產品加工,加快發展高端消費品,建設千億級消費品工業集聚區,升級壯大裝備、汽摩、材料產業,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力爭2026年全區規上工業企業數量超600家,工業總產值超2200億元。
同時,江津加快發展以智能產業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力爭到2026年建成國家級創新載體6個,市級以上創新平臺達240家;優化提升產業發展布局,縱深推進簡政放權,激發園區發展活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
江津的夢想
是人們夸贊“這里很宜居”
過去五年,江津發展態勢持續向好、產業基礎更加鞏固、城市能級顯著提升、民生福祉不斷改善,為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工業發展表現亮眼外,江津特色農業也蓬勃發展,富硒農業2021年產值突破100億,農業總產值和增加值連續多年居全市第一。第三產業方面,江津雙福農貿城2021年交易額達到了370個億。同時,江津綜保區已封關運行,全區實現進出口總額達270億元。
此外,江津的城鎮建成區面積增加到126.79平方公里,軌道、高速、高鐵等一大批項目正加速推進,全區森林覆蓋率達5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8601元,城鄉養老保險和醫保綜合參保率穩定在96%以上……
站在“成績單”上,江津胸懷更遠大的夢想——
李應蘭認為,作為主城都市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津未來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應當是宜居性。正因如此,江津將致力于建設成為一個宜居的城市,“這是一個系統工程,要先做規劃,再做分年的實施計劃,希望用三到五年,讓江津的宜居性總體提升?!?
“今后希望人們提到江津,不單提到江津的工業、四面山、花椒?!崩顟m說,今后當人們開始夸贊“江津是一個宜居的地方”,那就意味著建設“五地一城”的目的達到了。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連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