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22年1月16日至21日,重慶進入“兩會時間”。
一年來,重慶市廣大政協委員牢記囑托,擔當盡責,展現出新時代政協委員的風采。兩會期間,他們帶來了哪些高質量的提案?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推出《委員請提案》系列報道,一起來看。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5日22時訊(記者 董進)三千年江州城,八百年重慶府。
作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和國家重要中心城市,近年來,重慶堅持對標國際一流、發揮比較優勢、立足重慶特色,著力實施“渝貨精品”工程,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而如何讓 “重慶造”消費品越來越香、香飄世界?市政協委員、永川區人大副主任、民建永川區委會主委羅朝友,在2022年重慶兩會期間帶來了《關于推動我市特色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的提案。
有市場
消費品工業前景廣闊
“十三五”期間,我國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據統計,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消費連續7年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第一引擎;我國作為消費品制造、消費和出口大國,目前有100多種產品產量居全球首位,家電、制鞋、棉紡、化纖、服裝等產能占全球的50%以上,輕工、紡織出口占全球的30%以上。
“種種數據表明,消費品市場是一個巨大的蛋糕,消費品工業的前景十分廣闊?!绷_朝友介紹,而重慶的消費品工業,有著悠久的歷史沉淀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其中食品工業已達到千億級規模,造紙、紡織服裝、塑料、家具等行業已具有百億級規模,眼鏡、鐘表等特色輕工產業培育也取得了新的進展。
2020年,全市規模消費工業總產值達3321億元、占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15%,“重慶造”消費品已經遠銷歐盟、美國、日本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而隨著如今“雙循環”和“一帶一路”建設的助力,重慶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更是迎來了新的機遇。羅朝友介紹,“雙循環”戰略強調優化和穩定產業鏈及供應鏈,在暢通國內大循環的基礎上擴大對全球資源要素的吸引力,有助于提升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的新優勢;推進“一帶一路”建設,重慶有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等通道優勢,更好地為重慶造消費品工業出口拓展了國際市場。
有挑戰
可提升品牌擴大能級
通過調研,羅朝友發現,雖然重慶各區縣都很重視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但在激烈競爭中,也凸顯出三方面的問題。
首先,重慶消費品名優品牌不響。說起茅臺便會想到貴州,說起海爾便會想到青島,但真正能夠響譽全國的重慶明優品牌卻為數不多。重慶的火鍋雖然很有名,但卻沒有叫得響亮推廣在外的標志性品牌。
其次,重慶消費品工業能級量級不高。從全國看,2017-2019年全國消費品工業年均產值為260690億元,以食品和造紙(輕工)為主打的重慶消費品工業年均產值為3658億元,全國排名第17位,僅占全國總量的1.4%;從各省市看,2017-2019年重慶消費品工業年均產值僅為山東的11.78%、廣東的11.75%、四川的29.65%;從龍頭企業產值看,2020年,重慶啤酒營業總收入109.4億元,為青島啤酒的39.4%;涪陵榨菜營業總收入22.73億元,為老干媽的42%。
第三,重慶消費品工業的挖掘培育還有待提高。重慶在滿足“時尚消費”“新興消費”“個性消費”方面亮點較少。以近年來發展迅猛的休閑食品、電子電器、智能家居等產業為例,目前我市尚未培育出“潛力股”。從特色挖掘看,目前我市對傳統優勢產業缺乏深度關注、研究和利用。
有空間
應找準定位取長補短
羅朝友建議,“重慶造”消費品有發力空間,找準定位、發揮優勢、差異發展、階梯培育,將是重慶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最佳途徑。
“重慶應做大市場主體,打造更加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吸引更多大大小小、各門各類的消費品制造個體和企業落戶重慶,培育單項冠軍企業?!绷_朝友說,與此同時做大重點產業,加大資金、智改等扶持力度,加快形成規模效應,并發揮市場主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作用,加快創新驅動,進一步補鏈強鏈。
如何讓消費品彰顯“重慶特色”?羅朝友介紹,目前市經信委已分兩批公布了全市消費品工業重點培育品牌試點示范項目110個,可從中篩選出具有歷史傳承、非遺文化、地理商標等能夠體現重慶特色的企業品牌,進行重點宣傳和培育,形成梯次,壯大規模。
同時,優化營商環境也是重要的一環。羅朝友建議,可進一步優化“渝快辦”平臺功能,讓企業多跑市場、少跑部門,真正實現“愉快辦”。研究設立消費品工業綠色發展基金,搭建產業發展平臺,規劃建設一批消費品工業集群,將“小散亂”的現狀凝聚成為強大的發展動力。建立消費品領域咨詢專家庫,培育引進專業技術人才、創新研發人才、創意設計人才,形成支撐重慶消費品工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強大人力資源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