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不是面向市場,而是引領市場”“做好科技創新首先應該區分好創新與創業的關系,讓企業家和科學家各司其職”“要想激勵創新,必須包容錯誤;要有用武之地,必須解決后顧之憂”……去年6月召開的市政協常委會,圍繞科技創新,與會人士頗為直接的發言,至今讓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專職副主任李鵬印像深刻。
“直抒胸臆透露了政協常委們對我們科技創新的憂與思?!崩铢i說。
事實上,剛剛過去的2021年,“科技創新”是貫穿市政協委員全年履職的重點。這一年,市政協聚焦“科技創新”主題,在全市政協系統持續開展重點履職活動,積極組織引導全市各級政協組織、政協各參加單位和廣大政協委員,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為我市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不斷聚眾智、匯合力、添助力。
專題調研“把脈問診”
“于危機中育先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必須向科技創新要答案?!?021年初,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把“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作為我市“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之一和排在首位的重點工作,把“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列為重點抓好十個方面工作的第一項。
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政協有行動。2021年3月17日,市政協常委會會議對“科技創新”重點履職活動進行安排部署,號召全市政協系統和廣大政協委員積極行動起來,把參加這項活動作為年度“委員作業”的重要內容和“必答題”,集聚眾智、匯聚眾力,在推進科技創新上有新作為新氣象。
調查研究是開展履職活動的關鍵。去年3月至4月,市政協主席班子成員分別率隊,圍繞“國有企業創新”等9個專題,深入一線察實情、走進群眾問情況、沉到基層找答案,并通過召開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相關部門和區縣政協座談會,開展“主席接待委員日”活動等方式謀良策。
委員們走進宗申航空發動機制造有限公司和吉力蕓峰實業,了解民營企業在創新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前往兩江新區(自貿區)法院,探尋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有效途徑;來到市農業科學院,圍繞科技賦能鄉村振興開展討論……2021年春天的山城,企業、院校、田間、園區等地,處處都留下了委員們“把脈問診”的身影。
調研累計形成調研報告88篇,提出建議763條,得到市委領導批示肯定;“探索實行‘項目長’制度”等建議被市委五屆十次全會相關文件吸收采納。
科學創新永無止境,對市政協來說,圍繞“科技創新”開展重點調研也沒有終點。市政協教科衛體委等相關專委會,先后10余次赴市內外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高新園區等進行調研,聯合四川省政協對口專委會持續為科技創新建言助力。
各政協參加單位和區縣政協也積極行動。民盟市委會召開“西部地區科技資源集聚能力提升研究研討會”,農工黨市委會、致公黨市委會、九三學社市委會、市臺聯和江北、南岸等區縣政協也分別圍繞創新驅動助力國際科技合作、西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等主題深入調研。
專題協商匯集智慧
圍繞“科技創新”做好專題協商,是廣大政協委員履職盡責的“重頭戲”。
“鼓勵龍頭企業牽頭聯合園區、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組建創新中心”“進一步加大農業優良品種保護培育力度,加緊引進集聚農業高層次人才”……在市政協五屆二十一次常委會會議上,滿懷“為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貢獻智慧力量”的熱忱,帶著沉到基層探尋答案的收獲,委員們相聚一堂,酣暢建言。
“市政府將認真梳理、深入研究、充分吸納,努力把委員們的建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泵鎸@場“頭腦風暴”,應邀參會的市政府副市長由衷點贊,并鄭重承諾。
市政協還通過提案辦理深入協商,遴選出9件科技創新方面的重點提案,到科研院所等科創一線現場調研、召開提案督辦座談會,在助力集聚各類人才共建西部科學城、打造科技創新特區、推進環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等方面取得積極進展。
在唱響“科技創新”履職“最強音”的過程中,開州、大渡口、九龍坡等區縣政協也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協商視察活動,匯聚委員智慧,凝聚各界共識。
在加強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數字賦能產業轉型升級、“一帶一路”高新合作區、科創平臺提質增效等主題上,萬州、黔江、涪陵、北碚、渝北、銅梁、豐都、秀山等區縣政協貢獻了不少智慧和力量。
專題實踐“線上”“線下”共謀發展
“勇擔時代使命,積極履職盡責,為推進科技創新聚眾智匯合力?!?021年4月,市政協結合重點履職活動發出倡議書,掀起委員們積極投身科技創新實踐的熱潮。
市政協開展“我為科技獻一策”活動,通過在市政協門戶網站、委員履職平臺和《重慶政協報》等載體開設專欄,“線上”“線下”相結合,廣泛組織發動全市各級政協委員建言獻策,累計收到建議意見1300余條。
各民主黨派發動黨派成員聚焦“科技創新”主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00余條,各區縣政協通過門戶網站、履職平臺、微信公眾號等引導委員提交提案700余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470余條。其中,九三學社市委會提案《建議全方位支持基礎學科發展奠定國家發展根本動力》等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批示。
市政協科技、科協界委員開展“紅色百年路·科普萬里行”科普大篷車進校園活動,向中小學生傳播科學思想、普及科學知識;醫衛界委員深入鄉鎮衛生院等基層醫療機構舉辦培訓會,通過“線上直播+線下授課”幫助提升基層醫療能力;農業界委員開展“鄉村振興·委員在行動”主題實踐活動,深入區縣鄉鎮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區縣政協也廣泛組織委員進社區進農村,通過科技成果巡展、科普知識宣講、專家現場咨詢等形式,推動全民科學素養進一步提升。
住渝全國政協委員黃愛龍牽頭的重慶醫科大學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近日發現3個新冠病毒超強抗體對德爾塔毒株具有強阻斷性;市政協常委王智彪專注研究超聲治療技術,牽頭打造超聲醫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市政協委員季平聚焦口腔醫療堅守創新,帶領團隊研發種植牙、開展3D個性化技術診療等;市政協委員徐洪志以工程技術思維系統助力油菜產業創新發展,積極研發推廣新品種。
……
巴渝大地上,委員們以實際行動推動科技創新,充分展現了新時代政協委員的責任與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