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永勝,現任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紀檢干部,于2017年9月-2021年5月,在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中益鄉坪壩村擔任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隊長。
中益鄉是重慶18個深度貧困鄉鎮之一,而坪壩村又是中益鄉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深度貧困村,2016年的貧困發生率高達23.4%,貧困深重遠超過想象。為此,他結合自身的教育特長,在脫貧攻堅戰場上開設了獨特的“課堂”。
考慮到當地村黨支部凝聚力不強,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特意開設了“思想課堂”,主要內容是創新開展“三三聯動”基層社會治理模式。即,通過提升支部組織力、強化黨員帶動力、激發群眾內驅力等“三力”并舉;構建“集體經濟組織+龍頭企業+農戶”互利鏈、“黨員干部+貧困戶”親情鏈、“村支部+黨員+貧困群眾”責任鏈,實現“三鏈”共生;開展“建甜蜜家庭·開創新生活”“建甜凈院落·展現新面貌”“建甜美鄉村·培育新風尚”行動,實現“三甜”互促,全方位抓好抓實全村的黨建工作、產業發展、鄉村治理、人居環境等,效果立竿見影,不僅讓坪壩村的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顯著增強,老百姓的發展內生動力也顯著增強。
坪壩村空心化嚴重,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和小孩,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課后作業輔導、教育空白,韋永勝利用村圖書室辦起“文化課堂”,也被稱為“4點半課堂”。每周一至周五下午4點半,輔導20余名留守兒童做家庭作業,還給他們講授書法、美術、演講等課程,另外組織大學生、社會人士、志愿者前來教學,不斷豐富授課內容,提高孩子學習興趣和成績,阻斷貧困代際傳遞。
在產業提質增效方面,韋永勝和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推出了“產業課堂”,引導村民圍繞農、文、旅融合發展發展產業。目前,坪壩村深度調整產業結構,種植黃連800多畝、辛夷花600多畝,瓜蔞、有機水稻、前胡、羊肚菌等400多畝,形成有規模、有特色的的效益產業,且依托當地土家風土人情和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村里大力發展精品民宿旅游、康養旅游,“大灣”民宿和坪壩客棧帶動“黃水人家”民宿30多戶,冉家壩、白果壩、窯廠和向家壩形成一條閉合的旅游環線,每天能夠接納游客500人以上。
三年多的時間里,韋永勝滿懷激情和豪情,大膽創新方法,傾注熱情和心血,致力于改變坪壩村的貧困面貌,并將自己的經驗、感悟凝聚成一本十萬字的扶貧札記——《坪壩花開》,同時韋永勝個人榮獲2020年全國脫貧攻堅獎創新獎。
總策劃:賴義羨
總監制:孫淑培
監制:劉輝
編導:黃冠宇
剪輯:蹇佳伶
記者:陳泰湧 李文萍 鐘必攀
資料:張程
配音:受訪者本人
城鄉統籌發展網 出品
特別鳴謝與短片支持:石柱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