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春暖花開的陽春三月,在重慶市扶貧辦任職的“80后”王金旗來到酉陽縣板溪鎮山羊村,擔任該村第一書記。
從2015年以來,這是山羊村村民迎來的第三任第一書記,這場扶貧的“接力長跑”一跑就是6年。
圖為板溪鎮黨委副書記、山羊村前后三位第一書記與村支兩委、扶貧隊員在一起
山羊村位于武陵山的深處,山高路陡,是典型的貧困村。首任的第一書記熊國饒回憶,從板溪鎮上到山羊村委會的泥石路只有3米多寬,去一趟鎮上,要走兩個多小時的泥巴路,稍大一點的車輛根本無法通行。一到下雨天,道路更加泥濘危險,全村6個村民小組只有一條3公里的通組公路。
“由于交通閉塞,村里剩下不到100人,有勞動力的人都出去務工了。”熊國饒回憶。
熊國饒擔任第一書記的扶貧工作隊進駐后,將以交通建設為主的基礎設施改善擺在工作首位。通過3個月的時間整治,基本保證了村民出行。
第二任接棒的第一書記田學勇上任后,首先要辦事的還是修路。當年,在駐村工作隊的爭取下,縣里拿出扶貧資金開始為山羊村修建通村公路。
“村里修路,我們提出了一個四自原則——土地自調、房屋自拆、墳墓自遷、矛盾自解。”雖然路修好了對大家是好事,但當時村民得不到任何補償,因此不少人思想上轉不過彎來,不愿自己的土地被占。為了做通工作,田學勇和駐村工作隊不斷地開大型村民會說明修路的好處,同時對不理解的人不厭其煩地上門做工作。
在修路中,駐村工作隊也經歷了各種考驗。有一次,田學勇和隊員們去勘測道路,卻迷了路,只好在原地生了一堆火,附近村民看見后才趕來把他們帶出去。夏天檢查修路質量時,遇到下大雨就在挖掘機的鏟斗下躲雨·······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11月,通村公路完成了硬化,并加設了護欄,進一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第三任第一書記王金旗來到山羊村后,繼續爭取各方面的資金支持修路,將山羊村的進村公路拓寬到6米。
就這樣,三任第一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山羊村的路終于從天塹變成通途。截至目前,全村新修公路21公路,加上出境公路已有35公里,6個村民小組都修建了同組公路。
圖為板溪鎮山羊村第三任第一書記王金旗在展示山羊村發展的山筍
路修通了,也讓山羊村發展鄉村旅游有了底氣。山羊村擁有3000多畝的高山紅葉,路沒修好的時候,美景養在深閨人未識。2020年,進村的路寬敞好走了,自駕來觀賞紅葉的游客超過了10000多人。
公路一通百業興,山羊村和外界的聯系便捷了,在外打工的人也愿意返鄉創業了。47歲的村民冉東貴2017年以前一直在廣東打工,回到山羊村后,跟駐村工作隊幾番交流,表達了回鄉創業的想法。田學勇和駐村工作隊員們為冉東貴規劃了創業項目,同時還幫助他申請小額扶貧貸款和產業補貼,如今冉東貴養殖了100多只山羊和4萬余尾冷水魚,預計總產值超過100萬元。
圖為板溪鎮山羊村發展的生態優質大米及農特產
“駐村工作隊來了以后,山羊村從最初的不到100人居住,現在已經有360多人了。”王金旗說。
當扶貧接力棒傳到王金旗手上時,他明白自己要帶領鄉親們完成小康路上最后的沖刺。那時候,孩子馬上要上小學了,王金旗卻主動請纓,來到300多公里外的山羊村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走馬上任后,王金旗挨家挨戶走訪村里69戶建檔貧困戶。6個村組散布在海拔800米到1200米的山間,王金旗走訪一遍,要在群山之間奔走一個月。
75歲的冉素清一家,是山羊村最后一個貧困戶。冉素清的兒子因精神疾病住院治療,家里太窮,媳婦也離家出走,冉素清一個人要照顧3個上學的孫子。擔任第一書記后,王金旗積極聯系到一家公益組織,幫14個孩子申請到每年上千元的就學資助,冉素清的3個孫子也在受資助范圍內。
現在,在危房改造和異地扶貧搬遷政策下,冉素清和3個孩子從山上垮塌半邊的老房子,搬到了鎮上的新房中。
在前兩任第一書記的帶動下,村里通過土地流轉,發展了200多畝的稻魚綜合養殖,種植有機水稻200畝,放養魚苗43500尾,村里360多戶村民從農民變成了股民,通過入股分紅及務工實現了增收。
盡管覆蓋了全部村民,但王金旗發現由村集體來搞利潤并不高,于是他建議引進企業,通過企業聯營的方式引進技術、打開銷路。他還在市里通過自己的關系為大米找銷路,在朋友圈里推銷山羊稻米,一年就為山羊村賣出三、四萬斤大米。
圖為板溪鎮山羊村秋天金黃的稻子
村里建檔貧困戶王章進原來住在山上,兩口子均患有疾病,一度覺得生活無望。駐村工作隊了解情況后,先幫助兩口子購買了醫保,保障了疾病治療,拉住了這個滑向深淵的家庭。隨著身體恢復,兩口子精神面貌逐漸好轉,工作隊又趁熱打鐵開展,鼓勵其參加養蜂等技術培訓,同時幫助兩口子落實涉農補貼政策。王章進一家人從山上搬到板溪鎮上居住、務工,同時在山上繼續養蜂和養雞。
2016年,王章進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20年,王章進裝修了鎮上的新房,也買了涼轎車,準備給兒子結婚,不僅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
從2014年至今,駐村工作隊已經換了十幾個隊員,但“脫貧藍圖”卻一繪到底,如今山羊村69戶建檔貧困戶、280個極度貧困人員都已成功脫貧,百年古寨煥發著振興的生機。
圖為板溪鎮山羊村紅葉景區一角
在王金旗的眼中,山羊村的未來充滿希望。利用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和古寨深厚的歷史底蘊,駐村工作隊對山羊古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曾經的豬圈,被打造成古色古香的庭院;曾經的破舊房屋,被改造成古樸的民宿。王金旗還為山羊村繪制了一幅更完整的“鄉村旅游圖景”——春天,這里杜鵑盛開;夏天,這里清爽宜人;秋天,這里紅葉滿山;冬天,這里雪花飛舞。(通訊員:黃大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