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昨(1)日在重慶銅梁區龍城龍燈工藝廠車間里看到,扎龍藝人有的在編扎彩龍,有的扎制龍燈,有的對成形的龍燈產品進行彩繪,車間里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龍燈產品。
扎龍藝人扎制龍燈產品。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從11月開始,我們的訂單就多了起來,一直要忙到春節后大年十五?!饼垷舴俏镔|文化傳承人周千明說,目前的訂單來自好幾個省市,這12個龍燈是省外一家企業訂購的,每個價格有兩千多元。
銅梁是全國龍燈藝術之鄉,龍燈產品的扎制已有近千年歷史,出產的產品上百個,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走出了國門。早在明清時期,川渝地區就有“大足朝佛,銅梁觀燈”的民間諺語。2006年,銅梁龍舞被列入首批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般~梁龍燈”現為巴渝十大民間藝術之一。
龍燈產品扎制。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元旦、春節期間是銅梁龍燈的銷售旺季,全區10余家龍燈制作廠(場)創收在6000萬元以上,成為了銅梁一大產業?!眳^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負責人宗和云介紹說,銅梁龍燈分為彩龍和彩燈系列品種,具有形象逼真、造型優美、色彩絢麗、美觀大氣等特點,深受市場青睞。
在銅梁龍城龍燈工藝廠陳列室墻上,3個專利產品的文件格外醒目。專利的獲得者是銅梁龍燈三大流派之一的周氏第三代傳人周千明,他的爺爺周均安是第一代,父親周生全是第二代,龍燈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周千明則是第三代。他家扎制龍燈已有近50年的歷史,扎制的龍燈產品暢銷國內,還遠銷美國和東南亞一帶。
村民扎制燈籠。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隨著時代的發展,龍燈產品也要與時俱進,要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改革創新,才能適應社會需要?!敝芮髡f,廠里在龍燈產品的面料外觀設計上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使面料的顏色更加喜慶,圖案更加美觀,受到市場歡迎。
周千明說,有了專利認證,自己創新的東西就得到了保護。今后,廠里還要不斷在新材料新工藝上不斷研發,開發更多的專利產品。
時令進入初冬后,銅梁的龍燈扎制進入了“龍忙”時節,10余家龍燈扎制廠(場)訂單不斷,生意紅火。
工匠給龍頭彩繪。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筆者在金龍體育館寬大的場地看到,非物質文化遺產龍燈彩扎工藝傳承人周建、周和平正在指揮著幾十位工匠趕制彩龍和大型燈組。
“今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在天安門舞動的9條彩龍,就是我們制作的?!敝芙ǖ靡獾卣f,銅梁彩龍通過在天安門的表演名聲更大了,目前全國各地都有訂單,我們忙得不可開交。
在市級脫貧村的水口鎮樹蔭村,30多位包括貧困戶在內的村民正在趕制燈籠。今年以來,銅梁的幾個市級脫貧村也建起了扎龍基地,數百名經過培訓的村民吃上了扎龍飯呢。(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