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筆者從重慶市銅梁區獲悉,11月26日上午,在巴川街道玉皇村成王果業苗圃里,50多位留守村民正在移植果苗。站在漂亮的西郊綠道公路望去,公路兩邊的果苗郁郁蔥蔥一眼望不到盡頭。
“這片苗圃地面積有上千畝,現在是重慶最大的綜合果苗場,出產的優質果苗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還走出了國門?!贝逯匦×值靡獾卣f,這個果苗場吸納了150多位留守村民務工,掙回的務工收入有300萬元呢。
玉皇村地處銅梁城郊,國道319公路穿村而過,是銅梁的近郊農業村。
“由于離城近,村里的青壯勞力都涌進城里打工掙現米米去了,留在家里基本上 是老弱病殘,好多土地都荒起了。我們當村干部的硬是腦殼痛?!贝逯匦×只貞浽缧┠晖恋厣偃烁N的情形記憶猶新。
干部規劃新的產業發展。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在村干部一籌莫展之際,巴川街道和區農業部門的專家來到村里,經過一番調研,指出了利用交通便利的有利條件,引進業主流轉土地搞特色農業開發的點子。
“這個點子讓我們的腦殼開了竅。幾年下來,先后有11個業主落戶村里,流轉土地3200多畝,辦起了11個農業企業和3個專業合作社?!卑匦×终f,全村有200多留守村民常年在企業務工,加上100多名短期務工的村民,全村村民年創務工收入在500萬元左右。
隨著農業企業的落戶,昔日村里閑置地塊得到綜合整治,完善了產業公路、作業便道、溝渠塘池等農業基礎設施。與此同時,閑著無事的村民趕耍場、打麻將的留守村民有了事做,腰包漸漸鼓了起來。
村民領取分紅款。特約通訊員 趙武強 攝
更令村民欣喜的是,去年,區里玉皇村納入了鄉村振興示范片和列為了銅梁區第一個農村“三變”改革試點村,開展了推進農村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的試點, 村里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
今年8月,舉行了第一次分紅現場會,400多戶入股農戶共領取土地分紅金54萬多元。
“我們現在一份土地有3份收入,土地入股有租金,務工有工資,還領到了近4000元分紅款,家里的土地入股,平常還通過合作社打工,一年下來,分紅加上打工收入共有2萬元左右?!?嘗到了“三變”改革的甜頭的村民王永中笑咪咪地說。
收入有了保障,村民們十分生態注重生活環境的打造,干部、群眾、志愿者齊動手,把庭院打掃得干凈整潔,柴草物件堆碼整齊,家禽也實行了圈養,不少農戶的房前屋后種上了花草。(趙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