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重慶晨報]魚肥、柚黃、蓮藕脆 村民收入節節高

2018-09-21 12:48:23  來源:銅梁網

合作社組織裝箱運到超市

個大味美的平灘柚

獼猴桃熟了

秋收金色的田野

烏魚肥了,柚子黃了,獼猴桃熟了,蓮藕開始采收了……從山頂到山腳,從田間到水塘,銅梁,一望無垠的鄉村迎來碩果累累的秋收時節,豐收的喜悅。揮灑在人們的汗水中,綻放在人們的笑容里。

如今,產業振興正釋放強大的生產力,僅今年上半年,銅梁就實現農業總產值達24.89億元,同比增長5.5%;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0133元。產業紅火火、收入節節高的美好愿景正變成現實。

56戶村民抱團發“魚”財

7月9日這一天,對于少云高碑烏魚養殖股份合作社(以下簡稱少云合作社)的理事長周運明來說,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霸谌貞c121家永輝超市,能夠買到我們養殖的烏魚了?!绷钠疬@樁事,周運明很是自豪。

在少云合作社,跟周運明一樣高興的還有56戶社員。周運明介紹說,烏魚產業做得這么大,還得從一次返鄉創業說起。

少云鎮是傳統的農業鎮,多年來,村民一直靠種植農作物維持生計。到了后來,由于種莊稼不怎么賺錢,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家里留下老人小孩,村子動力不強,缺乏朝氣?!半m然區位優勢突出,地形多淺丘,發展農業有優勢,但勞動力不強,怎么折騰也無用?!鄙僭奇傁嚓P負責人直搖頭。

轉機發生在2008年,看好烏魚市場的周運明帶著魚苗從廣州回到高碑村,流轉了100畝田地養殖烏魚,并成立了少云合作社。經過三年技術攻關,2012年烏魚養殖獲得成功,并賺到了錢?!?畝魚塘能收入1萬元,效益不錯?!敝苓\明說,“大伙看見我發了財,也都開始入社養魚?!?/P>

高碑村55歲的村民周良文是第一個找到周運明要求加入合作社的農戶。在周運明的幫助下,周良文不僅學會了養魚的核心要領,還在村里成功流轉來70畝地養殖烏魚?!凹夹g、魚苗等生產物資都由合作社免費提供,銷售也都交給合作社統一打理,年底合作社一斤收取2毛錢作管理費?!敝苓\明介紹,按照這種模式,去年周良文有30多萬元的收入。

像周良文一樣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有56戶。他們感嘆,“家門口掙得更多,還照顧到老人小孩,真是做夢都想不到?!爆F在,周運明的烏魚產業越做越大,年產值達到5000多萬元,產供銷遍及大足、豐都十多個區縣。

值得一提的是,烏魚養殖只是銅梁水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區繼續擴大池塘特色養殖,在平灘鎮、慶隆鎮新發展加州鱸魚200余畝,依托高碑烏魚養殖股份合作社在豐都、大足新發展烏魚養殖面積700余畝。僅上半年該區水產品總量達1.85萬噸,同比增長3%;漁業產值實現2.29億元,同比增長10.7%。

萬畝蜜柚壯了產業富了鄉親

金秋時節,平灘鎮高坪村的一個小山坡上,成片的柚子隨風搖曳,煞是喜人?!皠⒗习?,我們都相信你,大家愿意把家里余下的田地全部流轉給公司?!笨吹睫r民對蜜柚產業的支持,建亨農業負責人劉之軼答應了大家的請求。

“剛進場時,說好話求著大家把土地流轉給我。如今,他們主動要把土地拿出來?!眲⒅W解釋說,“嘗到了甜頭,都發了柚財?!?/P>

平灘鎮多淺丘,土壤肥沃,光熱適度,是種植水稻的最佳地塊,一直被視為銅梁的糧倉,幾乎家家戶戶世世代代都以種水稻為生。但到了后來,種水稻基本賺不到錢,只能勉強維持生計。

“既要保障口糧安全,又要盤活產業要效益?!便~梁區農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同專家一起到田間進行土地取樣,反復試驗做調查,走村入戶為村民算賬單,召開院壩會等形式,在兼顧產業與效益、糧食與安全的原則下,因地制宜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決定在平灘鎮的高坪村、四方村等四個村發展以蜜柚為主導的特色經果。

2014年,劉之軼在平灘鎮建起了萬畝蜜柚基地,經過三年培育,去年蜜柚初掛果?!敖衲戤a量更高,達到400萬斤,并且市場行情還不錯?!闭强粗坭之a業的前景,才有上面村民主動流轉土地的那一幕。

今年70歲的胡賢義是高坪村5組的農民,他和土地打了一輩子交道,種過水稻、蔬菜,但都沒掙到錢,日子過得清貧?,F在感覺不一樣,自己搖身一變,成了蜜柚基地里的管護工人。盡管還和農業打交道,但老胡能拿到2000多元月薪,流轉出去的5畝水田,一年還能得3000多元??粗F在的美好生活,胡賢義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產業“柚”強,農民“柚”富。蜜柚在帶動當地村民就業創業增收的同時,也迎回更多返鄉農民回家發“柚”財。最近何成碧回來了,喻之仙也返鄉了,農村人氣漸漸旺了起來,越來越多的人發起“柚”財。

蓮藕豐收帶火一座小山村

在土橋鎮六贏村陽禮臺的蓮藕基地,藕農們三五成群,弓著腰,挽著褲腿衣袖,不一會,從淤泥里挖出一根根肥大的蓮藕。另一頭,采收的鮮藕經過清洗,裝車發往市場?!半m然辛苦,只要能賺到錢,比啥都強?!?/P>

農民高四最開心??恐^硬的挖藕技術和憨厚的性格,他成了附近10多家蓮藕基地邀請的“紅人”,每到采藕季節,業主都要排著輪子,提前預約??粗诲e的工資,高四時常帶著妻子和兒媳一起挖藕,一個月下來能有2萬多的收入??恐甙四陙淼墓ゅX,去年老高在縣城買了一套100平米的新房。

如今,老高出門干活不但受人敬重,日子一天天也過得富足。眼前的這一切,很難讓人將過去貧窮落后的六贏村聯系到一起。

六贏村地處城郊,離城區比較近,過去由于交通閉塞信息不暢,村民仍以傳統種植為主,后來隨著村里的年輕人外出務工,2000多人的村子僅留下700多名老人和小孩。一時間,村子慢慢凋零,土地漸漸荒蕪。

直到2000年,陽禮臺返鄉種蓮藕,村子才逐漸恢復生機。

“扣除成本,1000畝藕田,還能賺800多萬?!标柖Y臺介紹說,每天要向商超發送十多噸藕,最差也有幾噸。由于蓮藕品質高、賣相好,他的蓮藕直接運到大學城物流園,發送重慶各區縣。

“市場好了,藕農跟著就有賺頭?!标柖Y臺介紹,蓮藕從每年4月份開始采收,一直持續到來年3月,挖藕工資最高的一天能有2000元,最少的也有200元?!爸灰细?,一年四季都有錢賺?!?/P>

不僅如此,看著陽禮臺發了財,六贏村3組50歲的陳昌全也返鄉,跟著老陽學種藕?,F在,他的藕直供歌樂山,一年能賺二三十萬。今年他又流轉了50畝地,準備明年大干一場。

村黨支部書記吳開英說,蓮藕產業越做越大,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都回來了。他們大多安排在附近的工廠企業務工,或是種藕發展產業。如今,村民的人均收入增長到2.1萬元,山上發展起800畝經果林,山下打造以休閑娛樂、體驗觀光為主的荷花風景園,說起現在的日子,大家臉上都洋溢著滿足的笑容。

文/淺藍

本版圖由銅梁區新聞中心提供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