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重慶市城市管線條例》經市四屆人大常委會第27次會議審議通過。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于當日舉行新聞發布會時表示,該條例將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此次立法主要在于解決城市管線施工造成的道路反復開挖——“馬路拉鏈”問題,未來我市將發展綜合管廊,有望徹底解決這一問題。
明確管線管理牽頭部門
供水、輸電、送氣、排污……城市管線作為一個城市的地下工程,是保障城市運行的重要基礎設施和“生命線”。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居民經常遇到街道上有管線施工,這家單位剛挖完把馬路蓋上,不久另一家單位又把馬路挖開。反復施工,不僅給居民生活帶來困擾,還浪費資源。市民將此種現象形象地稱為“馬路拉鏈”。
造成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管線權屬和施工單位不同。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副主任張山介紹,我市現有供水、排水、燃氣、電力、通信、交通信號、公共視頻等管線近20種。由于歷史原因,管理職能分散在多個行業監管部門,政出多門。城市管線建設維護既缺乏彼此間的銜接,更缺乏與其他城市建設活動間的銜接和協調,“九龍治水”的格局造成管線施工的亂象。
此次立法則首先著力解決這一問題。市人大城環委副主任委員簡杰介紹,該條例確定由建設行政主管部門來承擔統籌職責,發展改革、公安、規劃、市政、安監以及各管線行業主管部門各司其職,形成“1+n”的管理層次,共同做好城市管線管理工作。
“這樣有利于理順管理體制,避免相互推諉,形成管線管理的合力?!焙喗苷f。
增強規劃剛性約束
張山介紹,條例還對管線的規劃作出了剛性約束,規定管線工程開工前,必須辦理規劃驗線手續,管線規劃編制要與道路交通、園林綠化、人防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等銜接和協調,避免平面交叉和相互干擾。
此外,條例規定,以編制管線年度建設計劃的方式,來統籌多家管線建設時序。
具體方式為:城鄉建設主管部門組織編制道路年度建設計劃,并告知管線行業主管部門。各管線行業主管部門根據道路建設計劃編制本行業管線建設計劃,報城鄉建設主管部門。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根據道路建設計劃、道路挖掘計劃對各類管線建設計劃進行統籌平衡,形成管線年度建設計劃,合理安排建設時序,使得同一地域道路與管線建設盡量同步實施,縮短工期,減少反復開挖。
完善管線建設檔案
在現實生活中,常見一些施工單位挖爆水管、打穿天然氣管的現象。一方面是因為施工單位野蠻施工,另一方面是因為地下管線不明。
因此,條例細化了管線權屬單位的運行維護主體責任,包括建立制度、設置警示標志、提倡巡查、定期評估和維護、重點監測易燃易爆管線、制定應急處置預案、開展應急演練等。
條例還規定,新建管線工程覆土前,必須進行竣工測繪,形成測繪圖,并交由主管部門,與其他管線行業部門共享,完善我市城市管線檔案,以備今后施工可以隨時查看。
大力推進綜合管廊建設
為了徹底解決馬路隨意開挖問題,提高城市地下空間的利用效率,當前,國務院和相關部委正大力推廣綜合管廊建設。
市城鄉建委總經濟師余曉斌介紹,建設綜合管廊,推動城市管線入廊,不僅節約建設成本,而且還能提升管線的使用壽命。
據了解,發達國家都有成熟的綜合管廊、共同溝、管線溝的建設經驗。以日本為例,1963年日本頒布了《共同溝實施法》,隨后成立了專門的共同溝管理部門,并規定地下綜合管廊作為道路法定附屬物,由道路管理者負責建造。起初管廊內的設施僅限于通訊、電力、煤氣、上水管、工業用水、下水道6種。隨著社會不斷發展,管廊內容納的管線種類又增加了供熱管、廢物輸送管等設施。
余曉斌介紹,重慶已經在綜合管廊方面進行了探索和試點,目前已有江津、永川、墊江、梁平、云陽開始建設綜合管廊,試點長度大概50公里。
“綜合管廊雖然一次性投入比較大,但跟管線的全壽命周期成本相比,實際上增加的投入并不多。更關鍵的是,綜合管廊徹底改變了‘馬路拉鏈’問題,其社會效益遠遠大于經濟效益?!庇鄷员笳f。
編輯:毛豆 責任編輯:顏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