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隨遷子女上學流程繁瑣? 他們離城市生活有多遠

2016-08-02 09:05:43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SystemMaster

留守兒童進了城,變成了隨遷子女,貌似身份變了,但其生活成長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他們難以融入城市的現代生活,處于一種“半城市化”的生存狀態。

--------------------------------------------------------------

進城之后,原先的留守兒童被“再留守”——父母工作不穩定,經常更換工作單位和工作地點;雖同在一個城市,父母的工作地點離學校較遠。在這種情況下,一部分進城的隨遷子女依然難與父母住在一起。

與在農村與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常年難與父母團聚相比,留守兒童進城后,生活環境有所改善,生活質量也在提高。而且,很多城市允許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入學,他們在城里接受教育的權利也得到了保障。

但這種保障畢竟是低水平的。由于隨遷子女大量涌入城市,城市的教育資源短時間內很難適應這種新形勢的要求。師資力量、硬件設施一時無法滿足教學需要。比如,在河南的鄭州市第七十六中學,學校招生規模呈“爆發式增長”,從5年前的每屆8個班發展到現在的每屆24個班。隨遷子女集中在一些條件較差的學校,他們仍然無法和城市“原住民”平等地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城市教育資源不足,尤其是優質教育資源不足,同不斷增多的隨遷子女教育需求的矛盾,仍很尖銳。

在教育不公平之外,隨遷子女還面臨著融入城市難的問題,“再留守”只是其中的一面。與城市家庭相比,隨遷子女家庭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員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觀念和方式均處弱勢。雖然生活上得到了基本的照料,但是如何融入城市主流生活,仍是隨遷子女面臨的最大問題。再加上來自部分城里人的歧視、偏見、排斥,隨遷子女的自卑心理可能會更加嚴重,性格、行為習慣也會出現偏差。

長期生活在城中村、城郊等與城市脫節的邊緣地帶,也容易讓隨遷子女染上惡習,甚至誘發犯罪行為。南寧市興寧區檢察院統計顯示,2015年至今,轄區內隨遷子女未成年人違法犯罪占受案總數的62.33%。這些因素為社會穩定制造了諸多不確定因素。

留守兒童進了城,變成了隨遷子女,貌似身份變了,但其生活成長環境沒有得到根本改善。他們難以融入城市的現代生活,處于一種“半城市化”的生存狀態。他們或許脫離了貧困的農村生活,但卻將淪為城市貧民,依然是被遺棄、被損害的對象。

從最開始的入學難到融入城市生活難,隨遷子女問題在不斷升級。這個群體越來越龐大,形勢或將越來越嚴峻,并直接關系到城鎮化水平和質量。應該看到,并不是放開入學條件,讓他們都盡可能有學上,就可以把問題解決了。如何讓他們更健康地成長,獲得更好的向上流動的發展機會和資源,打破階層固化的魔咒,才是關鍵。

改變隨遷子女在城市的處境,不能僅依賴其中一部分孩子的個人勤奮,它需要整個社會機制的協同運作。政府要在政策上公平對待隨遷子女,在教育、醫療等問題上保障他們的各項權利,打破城鄉二元體制給隨遷子女及其家庭造成的社會資源“屏蔽”。社會要積極介入隨遷子女在融入城市過程中所面對的各類問題,加強隨遷子女與城市同齡人、學校交流和互動,改變對隨遷子女的歧視、偏見以及排斥,加快他們在精神上融入社會的速度。

編輯:zhongbp 責任編輯:孫淑培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