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國家口岸管理辦公室在重慶召開“內陸沿邊地區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工作啟動會”。會議總結推介了沿海地區“單一窗口”建設的先進經驗,并選定重慶等六省區市作為第一批內陸沿邊地區“單一窗口”建設試點。這標志著重慶內陸開放將迎來新契機。
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是指參與國際貿易和運輸各方,通過單一的平臺提交標準化的信息和單證,以滿足相關法律法規及管理的要求。目前國際上比較流行的“單一窗口”主要分為三種模式:第一種是瑞典的單一機構模式,由一個機構來處理所有的進出口業務;第二種是美國的單一系統模式,由一個信息系統處理所有的業務;第三種是新加坡的公共平臺模式,通過大家建立的共同平臺實現申報數據的收集和反饋,企業僅需要填制一張電子表格就可以向不同的政府部門申報,申報內容經各政府部門業務系統處理后自動反饋結果到企業的計算機中。
據介紹,我國的“單一窗口”模式借鑒創新了這三種模式的優勢,企業通過“單一窗口”進行通關申報,避免多部門、多系統、多客戶端的復雜操作?!皢我淮翱凇睂⒈O管部門的數據都統籌到一個數據池,企業不用重復提交數據;將原來“串聯式”的辦事流程整合為“并聯式”,減少企業通關時間。以上海為例,以前一個企業到各個部門申報、辦理一項貨物的進出口少則幾天、多則10多天時間,現在數據整合、一次性申報,監管部門在后臺平行處理,信息通過“單一窗口”反饋到企業,整個流程簡化后一天、甚至幾個小時就能完成。
國家口岸辦副主任韓堅表示,“單一窗口”改革是加快推進“三互”(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改革攻堅,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口岸通關管理體制的關鍵“戰役”,是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提升內陸開發開放水平的重要舉措,是全球通行的促進國際貿易便利化的重要手段。它為深化內陸開放發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是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是助推“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有效切入點。
目前,我國沿海11個省份已初步建成“單一窗口”,按計劃,2016年將選擇有條件的內陸沿邊地區進行“單一窗口”試點建設。第一批試點省份是重慶、陜西、江西、寧夏、內蒙古、貴州。2017年這項工作將推向全國。
重慶市政府口岸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重慶不斷擴大內陸開放,形成了航空、水運、鐵路三大交通樞紐、三大國家開放口岸、三大保稅區的“三個三合一”開放平臺。市政府口岸辦一直致力于建設整合、完善、高效的口岸信息樞紐,為“三個三合一”實體口岸平臺插上騰飛的翅膀。前期已在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鐵路口岸和航空口岸等領域進行了“一個窗口”、“一單多報”、“協同作業”等比較深入的探索。下一步,重慶將以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為抓手,構建全市口岸間無縫對接互聯互通的支撐體系,進而實現與沿江沿邊沿海地區,及其他國家“單一窗口”的互聯互通,并以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為契機,推動與國際間“單一窗口”合作,使重慶成為內陸口岸效率最高、成本最低多式聯運國際口岸門戶和國際物流集散分撥基地,成為集保稅貿易、轉口貿易、總部貿易及服務貿易為一體的中西部國際貿易中心。
他還透露,市政府已審議通過《重慶市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方案》,預計2016年年內上線運行。
公安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等部委,全國21個省市口岸辦、重慶市“單一窗口”建設相關單位代表參加會議。
編輯:毛豆 責任編輯:顏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