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熱線:023-61520695 舉報電話:023-61520697

“土地保姆”模式,讓農民各得其所

2012-04-17 15:01:15  作者:SystemMaster

近年來,由于農民外出打工,許多地方都出現了土地摞荒現象,對此,國務院高度重視,地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各級政府也在想法設法改變這種狀況,但現實卻是,由于耕作技術參差不齊,部分農民在土地上獲不到更大的收益,不得不另尋他法,外出打工。這樣,必然造成大量土地摞荒,在我國南方,還出現了水地摞荒的問題。

有的地方出現青壯年勞力外出打工,村里留下老弱病殘種地的現象。如果我們一味地怪罪和埋怨農民忘本,不熱愛土地,這些,都于事無補,重要的是需要地方政府拿出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和解決辦法,改變目前這種現狀。

上高縣匯農合作(聯)社推行讓村里懂技術、有能力的人擔當“土地保姆”,幫助農民種田種地,是一種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好辦法。推廣能人種地有以下幾點好處:

首先,有利于發揮土地資源的最大效能。同樣一畝農田,行家里手種能產糧過千,不懂技術的種少產二三百斤。其次,有利于發揮種田能人的作用。人各有所長,有人擅長農桑,有人愛好經商。讓一些懂技術、有能力的人擔當“土地保姆”,就是發揮這些農村“土專家”的特長,讓他們在熱愛的土地上施展才智,也讓哪些善于經商的農民放心地走出家園,實現各得其所,各得其為。第三,能很好地替政府排憂解難。實現農民增收和解決土地摞荒問題很難平衡,推行“土地保姆”模式,就實現了兩者的有機統一。真正做到了實現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也有效地解決了土地撂荒現象的漫延??芍^兩全其美。第四,有利于推廣農業新技術。這些“土專家”,較之于普通農民,具有腦子活,見識多,接受新的耕作方式快的特點。改變傳統農業,推廣新的耕作方式,急需他們充當急先鋒,發揮助推器作用。

“土地保姆”模式是我國農業發展的方向,有利于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但此項工作需要進一步完善。各級政府只有不斷探索新的土地承包動作模式,才能把農民真正從土地上解放出來,實現勞是所愿,勞有所得,使人民群眾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責任編輯 楊嘉 范蕾蕾】

?
關于我們 | 網站聲明 | 意見反饋 Copyright2011-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農家科技、城鄉統籌發展網 版權所有
主管單位:重慶出版集團  主辦單位:重慶農家科技雜志社有限公司  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
協辦單位:重慶市發改委、重慶市城鄉統籌辦、重慶市教育委員會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渝B2-20170014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網出證(渝)字第00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渝網文(2016)4551-030號
渝公網安備50010802001019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50120180006 渝ICP備10015940號-1 技術支持:城鄉統籌發展網
亚洲美色在线播放